最新消息

成大全英語授課 培養國際生技人才的利器

2022-09-16

近年來,台灣為了推動整體轉型,一直積極扶持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性的產業,生技產業便是其一,在政策支持及資通訊產業跨界投入、法規鬆綁與調整下,生技產業迎來龐大的市場機會,甚至有可能成為繼台積電之後的新護國神山。值此關鍵時刻,人才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加速器,為此,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(簡稱生科學院)積極投入資源,盼能培育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,共同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。 其中,生科學院於2015年成立生物科技及產業科學系(簡稱生技系),雖然是只有7歲的年輕科系,但其碩博士班業已成立多年,擁有許多實力堅強的師資、與產業互動往來密切,並將產業分析、科技創新管理與行銷融入課程規劃中。生技系並積極招募境外學生來台就讀,搶先多年導入「全英語授課(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,即EMI)」,藉此促進學生擁有更多元的視野和國際觀,成為生技產業的未來菁英人才。

 

培育跨域人才 對接國際產業需求

生科學院秉持「立基於生物科技,以實務執行為重點」,提供多元專業資源回應社會需求,例如為培育轉譯生物跨領域高階人才,設置全英文授課的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,結合環境變遷與糧食生產、藥用與經濟植物科學等豐富課程;生科學院也與多所海外學校簽訂合作備忘錄、交換學生等協議,期強化學生國際觀與溝通能力。

生技系系主任洪良宜表示,生技系數年前即開始逐年漸進式地提高課程中英語的使用比例,加上成大於2021年獲選教育部「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」重點培育學校,得到更多資源支持,生技系現今已開設超過32%EMI專業課程;除了吸引更多國際生就讀,也培養本國學生具備多元價值的全球競合力與即戰力,期使學生畢業後迅速對接國際生技相關產業。

生科學院有13%的國際生(生技系更有高達50%國際生),亦高達66%教師具有國外留學及工作經驗,多數老師在相關領域都擁有國際學術或產業合作的優異成果,因此大量採用原文教材與試卷,並大力推動EMI課程,早已領先打造出高度雙語化的學習環境。作為成大推動雙語化學習計畫的典範學院,實至名歸。

 

 

 

跳脫語言能力迷思 翻轉傳統教學模式

然而EMI教學方式,並非只是將授課語言從中文轉為英文而已,洪良宜主任強調,「事實上是連教學模式都翻轉了!」生技系老師們從去年開始積極參加各種國內外EMI培訓課程,也邀請教學助理一起參加,全面增強生技系英語授課教學量能;而這些培訓課程,都以翻轉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傳授教學方式為基礎,在明確的教學目標下,課程中教師單純講授的比例降低,增加更多學生小組互動與發表的機會。

洪良宜也提到,近年的課程規劃當中,生技系也逐步改變舊有的評量方式,除了常見的考試、作業或報告,逐漸提高學生小組互評的比例,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及更多互動;畢竟EMI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,而是讓師生能更熟練運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,進而溝通與表達。

 

 

階梯式學習 讓語言作為助力而非侷限

來自馬來西亞的教學助理顏翊城表示,成大的EMI教學是從部分英文授課開始,再到全英文授課,採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,因此並不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障礙;曾參加國際研討會的大三同學李思賢則認為,在生科產業領域中,演講、期刊論文本就使用英文,因此以英語上課不但不會成為負擔,反而因為不用多加轉譯,能夠更直接理解,再透過撰寫全英文的心得報告,提高英語書寫表達能力。

 

 

其實,生技系裡有許多和李思賢一樣感受的同學,希望藉由日常課程提升英文能力,這與EMI的教學目標正好相同;EMI透過課程、討論、發表、研討會等多元並進的方式,讓同學有很多機會使用英語,全面強化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,未來在專業領域、國際場合中,自然能很順暢地使用英文;而生科學院的高比例外籍生,讓本國學生即使沒有出國,也能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在日常學習中互動合作,從微小細節練習、溝通,結合專業知識與跨國人脈,終而從成大走向國際生技產業網絡的一員。

生科學院作為成大雙語化學習計畫的典範學院,超前部署EMI環境,全盤深化學生專業學習及強化教師英語教學能力,盼帶給學生沒有邊界、區域與極限的知識能量,為台灣與世界持續培育具高度競爭力的生物科技先導人才。

 

 

(原文請見:https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1011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