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成大校長:國際人才的時代 雙語不只為高薪

2022-09-06

【未來高教】雙語國家政策,重點不在學語言,而是競爭力。英語是文化交流的媒介,也是人才永續的基礎。

 

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雙語國家,雙語教育如火如荼展開。

上位政策全力推動,國內大專校院紛紛建置學生雙語化學習計劃,主要以改善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目標,藉以提升國際移動力與就業競爭力。

這樣的期待,對此刻提升台灣各類人才素質而言,相形急切。

回望台灣過去曾創造出的「經濟奇蹟」,和國際人才培養息息相關。曾經有一個世代,無論學術研究領域、產業或政府部門,隨處可見語言準備精練、專業素養齊備的國際交流人才。

時至今日,從實體到線上平台,更全面展開的英語化操作情境下,對多語專才需求孔急,卻似乎反而頻繁遭遇捉襟見肘的窘境。

台灣競爭力來自有特性與韌性的人才特質,而高等教育經常是人才培育路徑的最後一哩,此時落實雙語政策,對於養成隨時能站上全球舞台,與世界對話的下一世代至關重要。

一如其他任何公共政策,推動雙語政策不免遭遇贊成與反對的不同意見。

但作為教育工作者,我們唯一念茲在茲的目標,應是如何與同學一起,於在學期間盡可能儲備量能與競爭力,擁抱更多機會與可能性,奠定未來發展各自生活與生涯的永續基礎。

 

與世界交流、同理

雙語,可以是讓學生掌握更多可能性的敲門磚。多掌握運用另一種語言的能力,有什麼間接意義、直接影響?

一個精彩絕倫、慧心獨具的想法與理念,如果受限於中文表達,常常難以對中文世界以外的族群傳達原創中的精髓,自然也限縮其更廣為人知的機會,無法發揮真正的影響力。

20多年前,我任教的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剛成立,當時並未有任何外部的誘因,或是由上而下的政策規定。

但是,所有老師基於協助學生連結國際、前瞻未來的職責與使命,引領當時風氣之先,在指導研究生專業學習之餘,更要求在畢業論文口試之前,必須具備在英語國際研討會上口頭報告的經驗,或者通過托福測驗一定成績。

如此嚴格的標準,並非純然制度規範,而是師生共同的約定,過程未必輕鬆,果實卻有鮮美滋味!

當時所有環醫所畢業的同學,在求職時,因為具備與世界同步的英語能力認證,薪資待遇立刻與同儕產生顯著差異,也開啟了在職場優勢躍升的不同人生。

 

除了提升職場競爭力,語言學習的價值更含括對其背後文化與社會的領略與體認。

增加不同語言的學習歷程,其實不僅止於對自我生涯成長的滿足,更在於擴大對不同文化的認知疆域,建構出知識與情感的理解。

自然衍生的同理心,使我們更有能力與機會享受來自不同背景的友誼,參與共好社會的經營,人生幸福的面向與範疇也因而無比開闊。

當然,因為每個人成長經歷與原生條件的不同,教與學的雙方,對全面開展的雙語政策會有各自的擔憂和焦慮。

教師端也許擔心自己的英語發音不夠標準,或文字不夠優美,直覺地對英語教學有所排斥。但是,大學作為一個建構未來社會的基地,學生的競爭力才是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共同交集、最高指標。

我自己在成大的經驗證明,大多數的教師建立共識後,都願意支持與投入。

成大在啟動英語教學工作坊時,有高達八成五的學員都是老師本人出席,而非指定教學助理或他人代勞。這樣的成果顯示,雖然計劃無法盡善盡美,但耐心溝通,以及堅持為學生願景著想的初衷,可以激發老師願意面對挑戰的潛在職能。

同時,大多數同學都願意為未來加倍耕耘,關鍵在於教師們是否有一定的耐心和勇氣,面對學生們第一時間排斥的反應,共同學習、一起成長,這也是需要鼓勵與輔助的功課。

如果我們能將雙語教育定調為提升學生競爭力的行動,而非語言學習計劃,經由這樣的共識,目標清晰、彼此互信,長此以往,必能務實前行、共創雙贏。

 

應思考因地制宜

但即使如此,推行雙語教育仍須因地制宜。現階段台灣高教環境雖有科技大學、綜合大學等一般分類,但大學在排名指標與政府經費分配規範下,發展似乎漸趨一致。

或者我們應趁此關鍵時刻,在自省、自治與自決的過程中,深入釐清學校量能與師生特性,思考務實性與可行性,回歸以提升學生未來生涯所需能力準備為核心的思考,才可能推展出具有實踐可能的各類型雙語教育內涵。

不論是推動雙語國家或雙語大學,更重要的是以全球競合力為核心思考。

如果期待大學培養的人才能實踐所學,回應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需求,更需要理解,雙語化學習的定位在於提升專業能力之外,建構有跨語言與文化的溝通力,以及對文化的敏感度,才能培養出能夠、並且享受與世界對話的下個世代公民。

台灣天然資源受限,人口成長亦面臨瓶頸,具國際溝通能力和理解力的公民愈形重要,透過語言學習加強對不同文化和社會的認知,才會進一步包容、尊重不同立場,也是有效溝通的開始。

如此,也才能和全球80億人口串流,繼而產生導引性和影響性,發揮知識的價值所在。這或者才是大學雙語教育所應追求的目標。

 

(查看原始文章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2687)